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2-16 10:47: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这些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夹缝中寻求突破与发展,特别是教育局新班子到任以来,教育人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工作应该肯定,也有很多亮点和成绩,如投入3千万元新建了嘉山实验学校,投入6千万元的一中教学楼也即将动工,2014年,我市被评为常德市“教育强市”和“三年攻坚”双先进,等等。但是,横向和周边比,明显感觉我市教育差距还较大;纵向和自己过去比,进步的幅度还不尽如人意。感觉全社会对教育的信心还不足,尊师重教的氛围还不浓。

从社会氛围来看。一是对教育缺乏信心。认为我市教学环境不如人家,教学成绩不如人家,直接表现就是大批生源外流,每年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时,经常会听到家长相互打听:你的孩子毕业后到哪里读书啊!甚至学生也议论教育的功过是非,相互结伴到外地参加考试。据统计,2010年到2014年,我市小学毕业生外流1088人,平均外流率达14%;初中毕业生外流1780人,平均外流率21%,五年共外流小学、初中毕业生2868人,平均每年外流574人,外流率18%,这还不算其他年级中途外流的学生。二是对教育缺乏呵护。或者关心不够、支持不多,漠视冷漠;或者人云亦云、求全责备,缺乏包容。特别是往往以一中每年有不有清华、北大生作为评判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而周边区县社会关爱教育、支持教育、呵护教育的氛围要浓厚得多,仅捐资助学来说,石门县,2015年募集捐资助学达到了1千万元,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现场有17家单位和企业捐资在20万元以上,县人民医院捐资达到了2百万元。而我市每年募集的捐资助学资金也就10万元左右。

从重视程度来看。一是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明显。相对城建工作来说,我们感觉市委市政府抓教育就没有像抓城建那样,目标明确,措施过硬,效果突出。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城建工作不重要。多年来,我市没有召开过全市性高规格的教育工作会议,还没有对口帮扶教育概念,更没有形成机制。周边区县每年召开高规格的教育工作会已形成惯例,做到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议教,都很早实行和坚持了对口帮扶,制定和完善了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和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定期议教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教育投入上也是大手笔,特别是石门县,从2014年起,不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阶段,教师工资、津补贴实行了全额保障,走在了常德乃至全省前列,我们只能望其项背。由于投入有限,我市除德雅中学办学条件能够和外地还有一比外,其余学校办学条件已远远落后于他人;也由于保障不足,我市教师待遇要低于其它区县,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教育发展战略定位不清晰。我市教育面对津澧融城的大背景,面对今后预测每年1500人左右的小学毕业生,面对现在每年500多学生流失,该怎样定位?如何布局?感觉缺乏战略考量,缺乏大气和担当,有人不无忧虑的说:津市教育很危险!而周边区县都是大刀阔斧,咄咄逼人。临澧实行了二中高中部停招,普高精简到2所;推进丁玲学校民办改公办,启动了新丁玲学校建设,理顺了教育秩序,优化了教育资源布局。特别是邻近的澧县,已经在东部新城(高速公路旁)新建澧浦高级实验中学,把在乡镇所办高中全部合并进城,到时,澧县高中(含职高)的布局就是3所普高,1所职高;在城西新建澧洲实验学校,整合城区初中,对我市教育已形成了很大冲击。

从教育本身来看。一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努力不够到位。个别教师平常不学习、不反思、不修身,职业道德观念淡化,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个别教师的日常行为不规范,不能以身示范,不能为人师表,对整个教育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造成了冲击。同时,办学效果、校园面貌客观上与周边区县还存在差距,学校办得不够理想,也给全社会尊师重教带来了负面冲击。二是教育教学成效不够突出。一中因优质生源大量流失,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不得不再提“提质保牌”的口号,不得不再次敲响质量是生命线的警钟;职业中专每年招生不足300人,长此以往,不仅将面临争取项目支出困难、过去获得的“省级示范性职业中专”等牌子被摘牌,甚至有被取消办学资质的危险,生存都很艰难,又谈何发展!德雅中学名师名班不多,九澧名校示范效应没有放大,老百姓认可度没有达到预期。而周边区县成绩骄人,如石门县,进行了全县教师业务考试,争取国培项目,每年对50%的老师进行外地培训,2015年清华、北大生11人,而且都是本地学生,这一年仅高考奖励资金就达500万元,按照7:2:1的比例奖励到高中、初中、小学的授课教师。这些成绩,无不让人爱慕嫉妒恨!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教育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为此,我们建议:

1、全社会要更给力。一是领导要重视。市委、政府要唱响尊师重教主旋律,领导率先垂范,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意识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凝聚起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合力。建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议教制度。要出台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办法,建立教育投入、对口帮扶、教师引进、奖励激励等长效机制。要加大投入。抢抓棚改三年攻坚机遇,结合“美丽校园”建设,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市校园环境尽快赶上周边区县;参考《常德市教育局、常德市财政局关于做好市直学校地方性教师津贴、临时性奖励津贴及教育创新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常教通【2014】61号),比照周边区县,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高规格的教育工作会议,营造全市上下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二是部门要支持。社会各界传递尊师重教正能量,落实市级领导联点、部门对口帮扶制度。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优化办学环境,减少外来干扰,主动为学校分忧解愁,想办法帮助学校解决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想到变卖教育资产。全社会各个单位、部门、广大的老百姓要为津市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多呵护,多鼓励,多献计出力。三是家长要理解。教育有教育规律,我市有我市实际,学生和家长要本着呵护的心理,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孩子,关注教育、支持教育,不求全责备,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要尊重教师,尊重学校,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孩子不听话完全归咎于学校,动不动就指责老师,迁怒学校。家长是最好的老师,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孩子,摒弃那种“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不管”的想法。

2、主管部门要更加力。一是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科学实用的教育质量考核评比办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督导落实教师的备、教、改、辅、批,真正把教育质量搞上来。二是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经常性开展大比武活动,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并把结果运用到教师职级评定、评先评优、提拔重用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三是要大力表彰奖励。定期开展十佳班主任、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设立高考升学奖、教育特别贡献奖,重奖为我市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校长,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宣传教育近年来的成绩,要让大家看到我们教育在迅速地变化,在快速的发展,要宣传我们教育5年规划,要让大家看到津市教育的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

3、教育人要更努力。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要牢固确立“抓师德就是抓教育,抓教育必须抓师德”的意识,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师德考核,旗帜鲜明,赏罚分明,让师德好的教师有荣誉感,让师德差的教师有危机感,带出好的教风、校风。二是教师要有乐于奉献精神。教师职业有自身特点,站在三尺讲台,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平;面对祖国的未来,要有一颗菩萨心。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涵养师德,锤炼师艺,敬业奉献,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要钻研教材,因材施教,抢抓质量,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教研水平和能力;要向同行学习、向内行学习、向先进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喜欢的好老师。

我们相信:大家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呵护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人民满意教育一定能办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