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昂起教育龙头 建设九澧名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2-16 10:52:32 浏览次数: 【字体:

津市一中建于1943年,始称湖南私立明道中学1957年定名为湖南省津市市第一完全中学1961年获湖南省重点中学称号,2004年统称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规模1900人。七十二年来,津市一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建设者,书写了我市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随着社会格局调整和生源变迁,近些年津市一中的影响力时起时落,社会褒贬不一。

一、要理性分析津市一中的教育教学

先看进口。2012年津市一中和澧县一中高一生源对比:我市初中毕业生1587人,学业考试成绩排常德市前20%(一本生源)只有139人,占8.8%;津市一中录取657人,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41.4%。澧县初中毕业生7111人,学业成绩排常德市前20%1570人,占22.1%;澧县一中录取1415人,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19.9%。这组数据显示,津市一中的优质生源先天不足。

再看出口。2012年的初中毕业生是2015年的高中毕业生。当年139人在津市一中就读的只有105人,2015年津市一中一本上线人数103人,优质生源一本上线率达到98.1%,也就是说,在津市一中就读的一本生源基本考上了一本。澧县一中的1415名学生几乎都是一本生源,2015年一本上线753人,优质生源一本上线率53.2%。这组数据说明,津市一中的整个团队在教育教学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

二、要勇于直面津市一中的信任危机

当前,津市一中面临较大信任危机。一是学生不信任一中。我市优秀学生外流趋势加剧,纷纷前往澧县、石门、常德、长沙等地求学。2012年,我市初中毕业生在常德市排名在前20%139人,一中录取105人;前100名外流31人,前50名外流22人,前10名外流5人。2013年,在常德市排名在前20%203人,一中录取136人;前100名外流47人,前50名外流35人,前10名外流9人。2014年,在常德市排名在前20%194人,一中录取152人;前100名外流31人,前50名外流31人,前10名外流6人。二是教师不信任一中。近五年,津市一中有2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调往长沙、常德等地,尤其是2013年有7名骨干教师调离,2014年有8名骨干教师调离,有些教师宁愿应聘附近一中教师,也不愿在津市一中扎根。他们认为付出了艰苦努力,却因没有考上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缺乏成就感。三是社会不信任一中。我市大部分人一谈起津市一中,几乎都在吐槽,认为学校教师不行,管理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旦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一叶障目,一片蛙鸣。

造成这种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本世纪头十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高峰期,随着房地产市场兴起和城市扩容,各地掀起办学高潮。就澧水流域而言,石门县投资2亿元,征地478亩,新建石门一中;临澧县投资1.4亿元,征地500亩新建临澧一中;澧县投资1个多亿,扩建澧县一中。现在这些学校规模宏大,设施现代,环境宜人,极具吸附力。当时,我市没有把津市一中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优先地位,津市一中错失了这一轮发展机遇。二是规划无序。近两年,津市一中投资200万元改建学生食堂,投资120万元升级教学多媒体,投资70万元改造电力系统,投资150万元改造体育馆。现在筹资5000万元启动教学大楼修建,投资350万元改造教师生活小区。但是,学校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布局不尽合理,零乱无序。走进津市一中,难觅现代学校的浓郁气息。三是保障乏力。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均处于历史较好态势的情况下,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筹措渠道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学校运转方面,津市一中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每年学费不足400万元,教师津补贴及其它保障360万元,办公运转180万元,债务付息50万元,刚性缺口近200万元。在校园建设方面,道路破损,墙壁斑驳,学校信息系统、实验设施、学生课桌椅均为2000年以前添置,落后老化,损毁严重。在教师待遇方面,石门一中教师津补贴全部由财政供给,澧水流域其他一中财政人均保障1.5万元。津市一中教师津补贴财政人均负担1.2万元,住房公积金等基本保障低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市一中教师缺乏自豪感。在队伍建设方面,津市一中195名教师40岁以上的有124人占64%30岁以下只有13人。教师补充机制不灵活,想走的留不住,想要的进不来。四是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生源的制约,津市一中本科上线率不高,今年只有46%。石门一中、澧县一中、临澧一中分别达到了92.18%88%75.5%

三、要真心支持津市一中的发展

现在,各地正在兴起新一轮办学热潮。就澧水流域而言,安乡县投资1.84亿元,征地218亩,新建安乡一中;临澧县投资1亿元,征地98亩,新建丁玲学校;石门县投资8000万元,征地88亩,新建思源实验中学。澧县教育更是来势迅猛,投资2.58亿元,征地200多亩,新建澧浦中学,所有乡镇高中全部进城;投资1.5亿元,征地100多亩,新建九澧中学初中部;投资1亿元,新建澧州实验学校。这些在建的学校,要么是一中,要么是为一中培育优质生源的学校。面对这种形势,津市一中何去何从?

1.用大目标发展津市一中。必须对津市一中的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行精准定位。近期目标要把津市一中建设成为九澧名校,远期目标要把津市一中发展到全省一流。在办学规模方面,控制在2000—3000人。一方面,加大我市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力度,提高津市一中优质生源比例,津市一中在本市招生规模控制在500人左右。另一方面,对接津澧融城,吸引澧县及周边优质生源200—300人。今年,津市一中尝试招录了一个澧县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区域定位方面,津市一中和澧县一中面临巨大竞争,现阶段津市一中处于相对弱势,要努力争取津澧两地中上等生源,潜心提高办学质量,至少要在津澧两地站稳第二的位置,逐步赶超澧县一中。在办学水平方面,要沉下心来,持之以恒,突出一本,主攻二本,努力提高本科上线率,近期力争达到80%以上。

2.用大视野发展津市一中。我市很多初中学生到澧县、石门、常德、长沙求学,瞄准的目标是澧县一中、石门一中、芷兰中学、长沙四大名校。可以说,津市一中是津市教育的龙头和窗口,没有津市一中绚丽的明天,就没有津市教育美好的未来。要高标准规划津市一中的建设与发展,一是对校园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设置功能区,分步实施改扩建;二是把油泵电机等周边地块纳入学校扩建范围,打开学校东大门,扩大学校发展空间;三是建设车胤中学,培养优质生源。

3.用大投入发展津市一中。必须进一步完善津市一中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真正把国家对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以财政投入为主、其它渠道筹措为辅的政策落到实处。要根据津市一中发展规划,拿出投入计划书,分年实施,力争校园建设三年大变样;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实施校园道路建设、场馆楼舍改造、设施设备更新、学校庭院绿化等提档升级工程,把津市一中建设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幸福的家园、美丽的花园;要加大学校后勤保障力度,借鉴澧县一中的模式,尽快修建高标准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实施封闭式管理;要把津市一中教师津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减轻学校运转压力,让学校集中精力投入教育教学。

4.用大激励发展津市一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支稳定的精英教师团队,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在大力倡导激情教育,培养崇高教育情怀的同时,必须要用大激励的手段催生教师队伍努力追求工作卓越,使每一位教师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要大张旗鼓地表彰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增强教师荣誉感,实现教师自我价值。要打破学校行政级别,全面落实聘任制,对副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科教师实行分级聘任。要赋予津市一中引进教师的自主权,政府部门按规定给指标,一中自主选择和把关。要进一步加大高考质量的奖励力度,以一本每人3000元、二本每人2000元的标准,按7:2:1的比例奖励到生源所在的高中、初中、小学,再由学校奖励到教师;录入清华北大的,按每人10万元的标准奖励一中领导班子和教师,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奖励学生个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