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关于推进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提质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0 11:4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市政协经济科技工作组

2018年7月7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工业立市、产业兴城”发展战略,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7月份市政协经济科技组调研组,围绕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作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018年,我市紧扣“工业立市、产业兴城”发展战略,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16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3.7亿元,省重点项目1个,常德市重点项目18个。按建设性质划分,续建项目19个,总投资11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4亿元;新建项目39个,总投资4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3亿元;按投资规模划分,总投资1500万元—1亿元的项目23个,1—10亿元的项目32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按项目类别划分,产业类项目2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民生类项目19个。截至5月底,我市已完成年度投资32亿元,占年计划的43%,新开工项目22个,占新建项目的56%。

上半年,我市项目建设主要突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突出交通大建设。以S238线提质改造、澧水二桥、安慈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了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二是突出城市大提质。精心打造新天地、丽景豪庭等一批高端楼盘,推进澧水风光带、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与“气质”。三是突出产业大发展。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精细化工园建设,着力实施了康捷生物、格瑞生物、大新铁系颜料等工业产业项目,培育了一批重点龙头骨干企业。四是突出民生大改善。围绕群众就医、就学、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抓紧实施人民医院改扩建、中医院建、三中美丽校园、棚改攻坚、养老服务体系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存在困难问题

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政府严控债务风险和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的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面临的压力很大,表现在项目建设中主要以下问题。

1.项目开发力度不够。虽然目前我市新开发储备了89个项目,但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4个,仅占16%;工业项目只有20个,仅占22%。大部分项目规模不大,份量不重,具有区域经济支撑和带动作用较强的大项目不多,特别是近期内能够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少。

2.落地大项目较少。受政策、市场、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一些传统产业发展困难,项目低端、低效的状况未根本扭转,新兴产业规模小、比重低,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和相关产业配套缺乏,导致了我市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不多。如今年全市5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津市溢多利生物医药产业扩建项目、津市生产街建设工程、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3个,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仅有溢多利生物医药产业扩建项目1个。
    3.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受严控政府债务风险、银行贷款难、投资商实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市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投资后劲乏力。如沅澧快速干线五号大道、澹津公园二期建设工程、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部分子项目工程等因受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压减投资项目的影响,目前已经全部暂停,对我市后期投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项目发展环境欠优。一方面征拆难度大。新闻舆论炒作、群众期望过高,造成被征拆群众与政府之间形成对抗情绪,征拆阻力大。如去年海绵城市、澧水二桥建设工程在征拆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今年金顶大厦建设项目也是由于征拆矛盾影响了项目进度。另一方面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在项目建设中,由于部门之间还存在衔接不紧密、配合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如毛里湖植物园建设项目,因电力、电信改线进度较慢,导致植物园建设项目进展缓慢

    三、推进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提质的对策建议

重点项目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提质重点项目建设,对于保持我市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1.做实项目前期。前期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一是要做好项目的谋划。围绕国、省政策、产业发展方向和我市城区、景区、港区、新区“四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盐化工及其他“三主一辅”产业及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生态环保、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谋划。二是要做好“十三五”规划及重大产业专项规划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对我市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对年度内确实难以开工的项目要及时调整出去,做到有进有出、衔接有序。三是对即将启动建设的重点项目做好立项审批、规划选址、环保审查、用地预审、报建等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2.抓好要素保障。一是做好用地保障。积极争取省对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指标的支持,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用地供求的矛盾,同时对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清理,完善已入园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二是做好政策保障。继续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探索出台一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降成本、补短板、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市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做好环境保障。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同时,严厉打击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的违纪违法行为,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3.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为金融服务机构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推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积极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金融机构做好牵线搭桥和协调服务工作,促进银企之间建立良好长效的合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在资金信贷、资本运营等方面为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更大支持。二是加大向上争资力度。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掌握国家财政资金扶持重点及中央和省预算内基建投资、专项建设基金、长期建设国债、部门预算外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等使用重点方向,帮助我市新兴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扩大融资渠道。三是进一步加大市场融资力度。培育企业家战略思维和眼光,鼓励企业积极与国内国外大企业、大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大型产业联盟或企业集团,促进企业在抱团发展中化解资金瓶颈。

4.强化督导调度。加强项目督导调度是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必须进一步抓好落实。一是明确调度责任。进一步完善日常调度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将项目调度责任进行分解,逐一压实。二是突出调度重点。根据各个项目的建设实际,重点对难推进的项目、久议不决的问题进行调度,做到哪里有问题就调度到哪里。三是创新调度方式。将集中调度与重点调度相结合,会议调度与现场调度相结合,通过不断创新调度方式,确保调度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