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让守护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共识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2 11:19: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现实生活中,老百姓对餐桌上的食品安全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消费疑虑,“俺今天在菜市场买的菜不晓得打农药没的?用么的(什么)化学药水没的哦?”“现在的猪肉到底能不能七(吃)?菜市场的猪肉是不是正规渠道来的哦?”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之后,更是引起了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农贸市场作为这些食品(食用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场所,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顾虑,也暴露出了我们在保障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监管机制不完善。一是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各监管部门又普遍存在“人少事多”“专人不专”现象,严重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监管合力不强。在日常食品监管工作中,各监管部门除了联合执法、专项整治之外,交流较少,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方面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市场管理方对市场准入把关不够严格,场内经营户没有严格执行索证索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无法溯源,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检测体系不健全。今年市政协主席会议第1号建议案针对我市当时食品检测资源“低、小、散”的现状,专门提出了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对全市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各监管部门已与第三方综合检测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市场服务中心所辖的7个农贸市场也建立了快速检测室并于今年9月上旬投入使用,同时根据农贸市场凌晨交易高峰期特点,市场服务中心实行定员定岗,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即着手对入市蔬菜实行农残安全检测,节假日也无例外,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入市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根据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市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一是快速检测室建设没有实行全覆盖。我市城区(不含乡镇)共有规模不等的农贸市场13家,除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7家公办农贸市场外,其他集体或企业开办的市场均没有设立快速检测室;二是食用农产品入市前的自行安全检测处于一片空白,菜农特别是规模种植户的农产品入市前基本上都不能提供农残检测结果;三是农贸市场的经营特点决定了现有快速检测室很难对市场内所有农产品实行全面检测。

三、社会参与氛围不浓厚。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由于食品行业信用惩戒和褒扬机制尚不健全,违法成本较低,以致有些食品经营者道德滑坡,唯利是图,卖毒蔬菜、病死猪肉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部分群众缺乏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对伪劣食品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及甄别能力不够。三是食品安全举报制度尚不健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守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建议:

一、完善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一是加强监管力量建设。选拨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在各村(社区)至少挑选配备1名责任意识强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上实行网格化管理。二是强化各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监管合力。以“双安双创”工作为契机,严格按照《津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安排,各司其责,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攻坚克难,通力协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实行零容忍,零疏漏,全面监管,严格执法,从而形成从源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三是严格落实市场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要与市场管理方,市场管理方要与每个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四是充分发挥市场管理方在食品市场准入方面的作用。从经营户准入、食品准入、抽样检测、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食品安全日常巡查、高危商品管控、食品安全宣传与培训、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入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管控体系,形成从入场到场内,再到出场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链条,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多措并举,健全检测体系。一是以市场运作为主体、政府公益为辅助的模式,将快速检测室建设向全市农贸市场延伸。二是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内快速检测室检测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同时增强检测过程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市民的监督。三是要求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其农产品入市前定期提供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证明,促使其产品做到有来源、有检测、有许可,可追溯。

三、合理规划,新建绿色基地。一是加强政府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农业部门要牵头编制我市的《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提出我市绿色食品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技术对策以及区域布局。二是制定一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使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得到完善,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以切实保证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三是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市场。要把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即“双安双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基地培育和扶持一批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单位和个人,提供交易平台,逐步确立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以点带面,带动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台账,推进诚信建设。监管部门要对各个农贸市场、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台账,记录抽查检测结果,并以多种方式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表彰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曝光不良违法行为,对诚实守信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红名单激励制度,协调各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抽查中发现问题较多以及被纳入失信数据库的经营者,要坚决予以严厉惩处,甚至取缔其市场主体资格,建立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按照相关规定在多种经营活动中对其限制或禁入,努力实现“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约束机制。

五、凝聚共识,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新媒体、电子显示屏、摆放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册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告诉消费者辨认伪劣产品的方法与技巧。二是监管部门、市场管理方要在农贸市场大门口悬挂“食品安全放心牌”,及时公示抽检和快速检测结果,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渠道,把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到每个消费者,同时对社会误导信息进行辟谣,让老百姓放心消费。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制度。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在农贸市场显眼位置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兑现有奖举报制度,让有害劣质农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者成为过街老鼠,没有藏身之处,促使食品经营者从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自律转变。

安全食品为大家,食品安全靠大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各自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为我市营造一个农户诚信守法、生产源头受管控、市场主体责任落实、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环境!

 

发 言 人:周  斌  

发言人界别:社会福利与保障

单位及职务:湖南鼎鸣律师事务所律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