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构筑健康养老津城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2 11: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人类跨入21世纪,面对老龄社会“银色浪潮”的冲击,如何实现舒适、健康养老已成热搜的话题。然而,随着“421”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数量不足,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性短缺和功能性失衡成了舒适、健康养老的阻碍因素。据统计,2018年底,我市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1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4.52%,超过国际通行的深度老龄化标准,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我们究竟要发展什么样的养老方式?才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津城大地全面铺开,让健康养老成为可望可及的现实,由此引发的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与探讨。

一、宜居津城,发展提速与健康养老欠缺的焦虑

我市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治安优良,群众生活舒适感强,是个适合养老的城市。但我们的养老服务条件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需求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1、传统养老观念与家庭护理能力不足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社会人口流动性日益扩大,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以血缘关系维系的传统家庭养老问题凸显。如家庭成员照顾精力不足、经济压力大,基本健康护理得不到满足。老年人心理疏导、情感交流和生活照顾不足,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2、海量的养老需求与机构供给不足的矛盾。全市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21%,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占比达18%,养老需求范围日益增长。全市公办敬老院6个,民办养老院14个,其他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含日间照料中心和示范点)52个,总床位仅2401个。敬(养)老院等福利性机构辐射周边能力不足、门槛较高、服务水平有限,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

3、居家养老服务缺乏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数量少,功能单一。新引进的暖夕居家养老项目没有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职能。东湖林语社区的养老餐厅仅能满足日间就餐和娱乐服务。幸福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项目单一。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二、居家养老,一个巨量存在而又无法替代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是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家庭养老相比,居家养老减轻了家庭护理上的压力,为老年人解决生活照料和保健护理等问题。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大大节省了基建和配套费用。如杭州市临安区玲珑元墅颐养院被改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四区一中心”功能格局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个性化和专业化护理服务。这种养老模式顺应了老年人的传统养老习惯,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是对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的加强与升级,可以让老年人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就能享受养老服务,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三、放眼未来,顺应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到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那么,如何结合我市养老现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我们建议:

1、突出居家养老的主体地位。把居家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主要突破口,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一是政府统筹发力。把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申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二是融合养老政策。组织召开部门会商会,融合各部门养老优惠政策,保障民办机构与公办机构平等发展,基本实现不同所有制养老机构在财政补贴、税收、贷款、土地,以及水、电、网、气等方面的平等待遇。三是科学合理布点。以城市社区和集镇为中心,合理规划社区(集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行多种模式。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产业,以“民办公助”“公助民营”等模式对参与社会资本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业进行补贴和扶助,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2、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一是拓展服务功能。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为基础,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拓宽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的项目,特别是老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医、助洁服务,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二是开发服务载体。以智慧津市为依托,构建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载体。开发智慧养老APP,分类设置送餐、家政、助浴、代购等服务,实现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全覆盖。针对独居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等紧急呼叫系统,健全紧急救助服务渠道,满足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的愿望。三是建立特殊人群管理制度。对高龄、失能老年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建立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和多功能居家护理工作机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式的关爱和照护。四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制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计划,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养老服务人才薪酬待遇机制,提高他们在注重生活细节、基本医疗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养老事业的热情,带动更多人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搭建施展爱心和善意的平台。

3、深度实行医养融合。推进医共体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最便捷的医疗服务。一是建立“防未病”工作机制。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档案和家庭医生制度,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更多地用于“防未病、治小病、促保健”,实现医养服务的实质性融合,就近解决老年人基本健康问题。同时,树立以养为主的健康理念,增强老年人在健康管理预防方面的主动意识。二是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护、心理疏导及文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居家养老提供重要支撑。真正做到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的连续性,以及医疗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的相互融合。三是联动诊疗康复。支持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市大型医院和护理院、大型康复机构加入医疗养老联合体,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进一步融合,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打通特殊群体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四是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议把老年人护理列入医保范畴,以不设起付线和设置每月最高护理金额为方式,有效保障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减轻家庭护理压力和经济成本。

发 言 人:徐  辉

发言人界别:无党派

单位及职务:市二小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