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 建设工作座谈会
4月8日上午,市政协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市政协文史委、市文旅广体局、市融媒体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市文旅广体局通报了我市非遗保护相关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我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0个,涵盖曲艺、手工技艺、民间故事等非遗门类。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个。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制订非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建设工作,统筹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与会人员就今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数字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
市政协副主席梁文利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要摸清家底,理清资源。要摸清我市非遗总量、传承人等情况,根据我市非遗项目的价值和特色遴选出一批可以申报市级、省级非遗的项目进行储备。二是要收集整理,创新形式。要对已有的文字档案进行完善,为了更好地做好非遗保护传承,迅速开展数字化处理工作,采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拓展非遗记录形式。三是要擦亮非遗名片,讲好津市故事。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全面做好记录和包装,扩大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通过非遗项目来讲好津市故事。借助“非遗+”的模式,推动津市传统小食品和文旅等事业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