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荣誉榜丨津市市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为“政协工作30年”荣誉获得者授牌(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30 09:35:49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津市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活动,其中,经个人申报、人事部门审核、政协党组研究,共评选出“政协工作30年”荣誉获得者17名,现将评选结果予以通报,并将荣誉获得者代表发言摘录刊登。

图片

▲“政协工作30年”荣誉获得者代表合影


“政协工作30年”荣誉获得者名单

(1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图片

图片
▲授牌现场

“政协工作30年”荣誉获得者代表发言



图片

图片

▲津市市政协学文委原主任易难


我的政协情怀


人们总是习惯于给一些数字赋予特定的含义,75年,七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对于全国政协而言却是一段充盈着荣耀与传承的壮阔征程。七十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一代代政协人奋力前行的脚步,见证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见证了参政议政的累累硕果。30年,三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对于一个人的工作历程而言几乎是全部。

在我的人生中,难以忘怀的是与政协的邂逅和同行:20年的政协委员之责,10年的政协专委会主任之职,近百次的协商发言,数十万言的专题调研,以及一次次政协知识宣讲和全国政协全会精神解读......2011年,我离开工作岗位,这一切已离我远去,但作为一份珍贵的记忆将永留心中。因为她曾进入过我的生活,支撑起我的人生理想,是我工作和人生中里最重要的收获!

我对“政协”的初知应该是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某年的冬季,有一天我看到父亲满面春风推门而入,手上提着一个文件袋,胸前佩戴着一个精致标牌,当时我好奇的瞅了瞅,“津市市政协x届x次全会出席证”,这胸牌上的会徽让我感到了神圣与庄严。我端着一杯茶水送到父亲书房时,只见父亲欣然提笔写下了“日出冰霜溶,红梅香正浓。往昔臭老九,今朝花里逢。拨乱始一载,人和百政通。我捧委员证,热泪盈眼中。”的诗句。父亲在我眼中是一个“一生淡泊自安恬,性格谦和治学严,身只杏坛喷焰烛,魂为诗苑吐丝蚕”,一辈子就是读书、教书、藏书、著书之人,为何如此兴奋与激动?至到90年代初,当我收到政协委员通知书,成为一名政协委员时,我才感受到这种信任、责任与使命。

初当委员时,我在市总工会职校工作,白天忙管理,晚上忙教学,每天工作10个小时坚持了数年。可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份内事。重在参与是我当委员的“初心”简单而朴素。基层调研、现场视察、聆听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心就像一颗种子慢慢长大,特别是多次聆听委员们精彩的协商发言后,自己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委员的职责与政协的使命让我反省与深思:参政议政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需要我们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协商水平与理论修养,需要我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汲取新知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多少个春日秋午,多少个冬晨夜夏伏案功读、奋思凝笔,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工作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用心履职就会敏锐,敏锐就会思索。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公正的声音,这是参政的基本素养;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对民生的真切关注,对民意的深情表达,也是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基础,我逐渐把这些原则与要求变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自觉行动。热爱政协就有激情,激情溶入责任。多年来的履职,让我深入到了津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生的方方面面,随之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与津市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也许正是这种素养与政协内涵的相融,赋予了我委员生涯的温馨与亮色。         

2002年我从总工会调动到政协机关工作,由一名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学习文史\文教卫体委办主任。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意见》下发后,政协知识列入了市党校和市委中心学习组的培训内容,也成了我义不容辟的职责,无论是在市委中心组学习的讲堂上,还是在党校中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的课堂里,我都把每一次的政协知识宣讲当做是推介和展现政协工作的最好机会。2007年市委宣传部又把每年全国政协会议精神传达与解读列为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记得第一次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发言时,一眼望去全是市级领导和部门领导,我是诚惶诚恐,心中没底。全国政协会议是最高级别的政协全会,当时也没有要求下级政协传达与解读会议精神,自己也不是与会者,但职责所在,只能尽力而为,力求满圆。近两个小时的脱稿发言大家凝神屏息,讲授结束后领导们颌首称道,我看了看在座的政协贺主席仍是一脸严肃,心里正在打鼓,忐忑不安,这时只听见市委何书记大声说“贺主席,政协不愧是人才库、智囊团”。这时贺主席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平复了心情。多年来,对政协理论和全会精神的宣传,虽然展示了个人风采但更多的是展示了政协的形象与权威。我退休时贺主席真切地说:“感谢你对政协的宣传”。如今许多老政协委员和部门领导见到我仍是那句:“最喜欢听你的授课和协商发言。”与政协同行三十年,这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旅程,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记忆。2021年当我再次站在政协的讲堂上时仍能脱稿授课一个半小时……

光阴荏苒。三十年与政协深情相拥的日子悄然离去。那是最能体现价值和张扬激情的岁月,那是充盈着真实情感与崇高责任的岁月!感谢政协,她激发了我驰骋理想的热情与智慧;感谢政协,她拓展了我观察社会的视野与胸襟;感谢政协,她构建了我直面人生的淡定与从容。最终自己才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梦想、愿望当中,离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颗心并且升华为一种情怀一一“我的政协情怀”。


图片

图片

▲津市十三届政协常委、津市市人社局副局长杨柳青



三十年政协情缘



  接到市政协关于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我不由心生感慨,自从1995年6月借调到市政协筹备人民政协成立45周年庆祝活动算起,随后正式调入政协机关工作、担任政协常委至今,我与政协已有30年的不解之缘!回顾我30年来的工作、生活,无一不深深烙上了政协的印记,在政协这所大学校,增长了知识才干;在政协这个大舞台,练就了工作本领;在政协这个大熔炉,锤炼了意志信念;在政协这个大家庭,感受了温暖与快乐。30年来的履职经历,对我的人生弥足珍贵,现在分享给大家。
有位才有为,有为就有位

  90年代中期,我调入政协机关工作,那时的政协,在文革后恢复履职活动虽已有10多年时间,但如何发挥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还有着不同的声音,甚至还有县级政协没有存在的必要、应予撤销的说法。在与委员们的交流中,不少的委员也认为“有位才有为”,市委、政府应给予政协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能促进政协有所作为。面对这样的情形,市政协鲜明地提出了“有为就有位”的履职理念,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充分认识政协联系面广、智力汇聚的优势,高举团结、民主的旗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建真言、提灼见,立足本职务实工作,真正成为了界别群众的表率。

  那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委员们调研、视察条件有限,政协履职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会议协商、提案撰写以及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委员们积极响应号召,珍惜难得的会议协商机会,积极撰写提案,针对当时社会上嘲弄政协委员“说了也白说”的论调,毛祖海、谭兴列等一批参政议政积极分子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口号,身体力行,积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被社会公认为“文胆、智星”;更多的委员们立足本职工作,发奋图强,出现了周学元、周训发等一批行业标竿人物;还有一大批非公职委员,在争当劳动致富模范的同时积极参与助教、助医、助贫等公益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傅绍荣、彭丕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傅绍荣,下岗之后不等不靠,自已开店创业,在诚信经营稍有所成时,便开始了爱心奉献社会活动,他几十年如一日关心老弱孤残,出钱出力,赢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南省十大同心人物”“常德市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是我市政协委员中的杰出代表。

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政协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市政协适时提出了“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履职理念,继续巩固和发扬原有协商建言、提案建言形式。当时,多次政协全会上,委员们建言“津市应继承工业发展传统,利用工业底蕴促进津市经济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采纳,之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方针,并一直贯彻至今;政协创办了《议政参阅件》内刊,使民主监督的短板得到弥补;疏通了社情民意信息沟通渠道,委员能及时反映群众的需求,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桥梁;开启了政府定期的政情通报,更利于政协委员们了解市情,助力履职成效。总而言之,当时的政协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认真履责,充分发挥了沟通、建议与民主监督作用。

  2015年我调职人社局后,分管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对要求维权的劳动者群体或者个人,始终秉持一位政协委员身份职责,牢记“亲人服务”理念,“不为不办找理由,要为办好想办法”,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记得2016年腊月28那天傍晚,一群民工涌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们一个个情绪激动、喧嚷不休,见此情景,我给他们端上了热茶,劝他们安静下来,耐心地听完他们的诉求,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这是安慈高速工地上的一群四川籍工人,他们因施工企业没有及时支付工资,无钱回家过年,因此向当地劳动部门表达诉求。尽管安慈高速工程并不属于津市管辖,但群众的困难不能袖手旁观啊。我一边安排他们的饮食住宿,一边与上级领导机关联系,陈述农民工的客观困难及问题可能引发的后果,这一情况及时反映到了当时常德市主要领导的案头,在这位领导的斡旋下,第二天,施工方派员从广州携带50万元现金,解决了工人的燃眉之急。几乎是一天一夜没有合眼,处理完这件“份外事”,我虽然十分疲惫,但望着那些异乡人满意离去的背影,我的内心却甚为欣慰。

市委想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

  随着政协自身建设的加强,如何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创新工作方法成为了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津市市政协出台了全会工作规则、常委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委员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特点和规律,改进了相关工作机制。现在,政协每年的协商议题,重点提案办理评议、重点事项民主监督都是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工作安排,以文件形式做好部署,组织实施;在政协履职形式上,也从方便群众出发,结合网络技术发展予以改进。“政协大讲堂(论坛)”开辟了政协委员理论探讨学习的新阵地;“微建议”“云上线”让委员履职成为家常便饭;“委员工作室”让委员拉近了与界别群众的距离,更便于了解民情。得益于工作思路的调整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有效提升了政协建议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得到了市委、政府的肯定,一些重大建议,在市政协的督促之下得以迅速落实。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李景峰主席履新以来,针对美丽津城建设,组织委员开展实地调研并提出了“一拆四增”的建议,他深入现场调查、组织设计方案、协调各方力量、现场指挥调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原来脏、乱、差的城市死角,变成了城市公园,健身场地、网红打卡点,深受市民好评和点赞,当看到市民们惊喜于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时,他会心一笑,对着我们说,政协委员们转化为履职成果的每一条建议,都可以铸成无字的丰碑!

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