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提案工作>详细内容

提案工作

未雨绸缪,加强城区公共停车位建设管理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2-15 08:3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提案人1:李晓明,易旭

提案人2:宋昭

提案一:

由: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加,而城市配建停车场的速度相对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滞后,城区逐渐出现了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在一些时段导致城区交通通行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许多商场、宾馆、菜场等公共场所没有建设相应的停车位;早期的小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观念滞后,对停车问题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严重不足,也未考虑停车问题。

二是停车管理体制不顺。人行道临时停车位由城管管辖,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又由交警部门管辖,停车管理的责任部门并不统一。而停车场建设审批程序繁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停车场建设的正常发展。

三是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和法律观念有待提高。少数市民为图自己方便,随意乱停车。

今后几年我市私家车还会快速增加,我市也将会面临城市化进程中停车难等问题,未雨绸缪,加强城区公共停车位建设管理将有利于我市城市发展和“五创”工作进程。

法:

1、进一步加快公共停车位建设力度。在城区发展过程中科学规划,要将公共停车位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经常性开展调研,收集相关的数据,摸清现有的停车资源和区域性停车需求。结合车辆增长的情况,坚持适度超前地原则,建设一批规模适宜的公共停车场,以满足今后城区发展的停车需求。

2、进一步优化配置公共停车位。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城区停车位普查,对闲置工地、街边空地等适宜的地方都可作为公共停车位,纳入统一管理。二是盘活现有资源。根据单位、小区白天和夜间车位供求变化等情况,建议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在保证内部需要的前提下向公众有偿开放。利用好道路新建、改建、拓宽和老新村整治之机,对原有的绿化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利用好社区的边角空地以增加总量。三是合理设计。因地制宜地建设公共停车位,拓展利用地下空间,尝试建立立体车库,以节约城市土地。此外,在安全和可能的前提下,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位夜间对社会进行有偿开放,居民小区的停车位在白天对社会有偿开放。

3、进一步完善公共停车位管理机制。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完善公共停车位的管理细则,加强对公共停车位的统一管理。一是强化管理措施。新建商务楼、住宅小区等必须按要求配建停车位,严禁将公共停车场地改作他用,对车辆违章占道行为严肃查处。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市民文明、有序停车。

提案二:

随着城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停车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行路难、停车难的情况日益严重,正常的交通秩序,道路设施的安全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经常出现多辆车辆停靠在人行道上的现象,尤其是上学和放学期间的万寿路路段,为一己私利停车挤占人行道的行为严重阻碍学生和行人出行安全。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城区道路停车的秩序,实现长效管理,缓解日益严重的停车矛盾。

案据:

1、城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我市人均居民年收入达到并超过3000美元,即将进入车辆购置高峰期,原有城市停车设施严重不足,道路、车辆、行人的矛盾有激化趋势,停车服务收费管理成必然趋势;

2、主要干道停车位被长时间占用,市民外出办事临时停靠找不到车位,影响市民的工作生活,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3、利用政府投资建造的道路设置的停车泊位是公共资源,从兼顾有车人群和无车人群的角度出发,收费管理体现公平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车位的利用率、有利于加强日常管理,有利于减少供求矛盾。

方案:

统筹兼顾,逐步实行停车服务收费管理,

1、在城区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的停车泊位安装咪表,实行停车收费,所取得的停车费收入,由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2、合理设定免费时间,2300-700之间可以免费,前半小时可以免费,然后按占用时间阶梯收费,最高不超过每日100元;

3、加强宣传,赢得社会支持。依托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平台,通过悬挂横幅、标牌、发放资料等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引导市民自觉合法停车、规范停车,支持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制度的实行;

4、挖掘潜力,合理增设停车泊位。新建楼盘规划要求车位与住宅比不得低于60%,大型商业楼盘和广场必须建设100个以上车位的停车场;

5、城管和交警部门要加强对车辆停放的管理,有计划地开展整治行动,加大违章停车的查处力度,严格执法,保证价格杠杆发挥作用,逐步实现车辆的规范有序停放;

6、用停车收费的收入聘用市容监督保洁员,即可增加就业岗位,又可缓解市容管理人员的不足,并强化考核,确保城区道路车辆的规范停放和市容整洁;

7、对明显不适合机动车停放的人行道,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盲道畅通的前提下,可以设置一些障碍设施或提高人行道高度;

8、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推行数字化城管建设,推广高技术含量设备的应用,实现对城市道路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9、建设公共停车信息管理和停车诱导系统,及时提供停车服务信息,完善停车服务管理,增强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